- 相關推薦
小語一上《我是小學生》教學反思(通用10篇)
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,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,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,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?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語一上《我是小學生》教學反思,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。
小語一上《我是小學生》教學反思 1
本課呈現了一首流行于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兒童歌曲《上學歌》,它曾伴隨一代又一代的小學生走過童年時代。歌詞通俗易懂,曲調簡潔歡快,凸顯“我是小學生”這個主題。圖畫中紅紅的太陽掛在天空中,小鳥在歡快地飛翔,同學們背著新書包三五成群,有說有笑地走在上學的路上,表達了小學生快樂上學的情緒與樂觀向上的態度。畫面正上方配有文字“我是小學生”,鮮明的角色定位,讓學生知道快樂的小學生活開始了�!拔沂切W生”既點明小學階段快樂的學習旅程的`開始,又借助兒歌提示做一名小學生“不遲到、愛學習、愛勞動”等一些基本要求。通過圖片觀察、兒歌聽讀,學生可以初步感受同學間的純真友情,激發成為一名小學生的自豪感。教學重點為觀察圖畫、聽讀兒歌,初步感受成為小學生的喜悅;認識同桌、周圍同學及老師,熟悉教室,參觀校園,感受教師的親切、校園的美麗。初步了解做一名小學生的基本要求,建立小學生的角色認同感。上完課后,效果感覺良好,也有許多的感受、體會�;仡櫿谜n的教學,總結如下:
一、教學效果
本節課圍繞著教學目標,我取得了以下效果:
1.激發學習興趣,感受上學的喜悅。教師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,說說同學們是怎樣的,感受同學間的友情與共同學習的快樂。還引導學生聯系自己,說說第一天上學自己是怎么做的,心情怎樣,感受成為小學生的喜悅。順勢帶讀“我是小學生”。教師通過范讀、帶讀,讓學生聽讀、跟讀,從而學會《上學歌》。教師借助多媒體播放兒歌,學生在邊聽邊唱中感受兒歌的韻律,感受到了上學的樂趣。
2.認識老師,了解學校生活。教師帶領學生參觀校園,參觀閱覽室、圖書室、科學實驗室、音樂室、電腦室、心理輔導室等專用教室;認識與他們在校生活密切相關的地方,學生很快熟悉了校園。
3.了解小學生的基本要求。兒歌中“不遲到、愛學習、愛勞動”是小學生最基本的要求,教師借助兒歌,引導學生看圖說說哪些時候不能遲到,什么樣的行為是愛學習、愛勞動的行為。
小語一上《我是小學生》教學反思 2
這節課的活動設計符合小孩的特性及一年級學生剛入學的情形,更符合現實情況,各個環節也比較合理且輕松自然。學生對“幼兒園和小學有什么不同”這一環節產生很大的興趣,覺得自己現在的身份和幼兒園有了很大的不同,從而感到作為一名小學生的自豪。這節課的導入部分我以“喜羊羊”這個孩子們喜歡的動畫人物為主人公來引導學生交流,營造了一種輕松的氣氛,教師以親切的話語與剛入學的小學生交流,消除了學生的緊張感,同時通過了解自己的校園和學習環境,與幼兒園是不一樣的。
師生共唱上學歌。以讀兒歌、唱兒歌、認識課程表的形式來體驗愛學校、愛學習的`情感。聽聽說說讓學生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�!氨称饡蠈W去”對每一名小學生來說都是人生中的重大事件。新的生活開始了,新的任務也到來了。作為一名小學生,他要慢慢學會料理自己的學習生活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,發揮更大的自主性,本課通過活動和兒歌,幫助一年級小學生更了解、更喜歡自己現在的角色和生活。結合“一年級和幼兒園有什么不一樣?”“你應該怎樣做?”的談話對學生進行基本的養成教育,使學生明確應該怎樣做,不應該怎樣做,對學生進行正面和反面的教育。
小語一上《我是小學生》教學反思 3
一年級新生由幼兒園跨入小學,由游戲式教學轉為正規系統的知識學習,進入了較嚴格的學校管理體系,稍不小心,就可能是小學生受到心理挫傷,就可能使小學生受到心理挫傷,從而產生害怕學校與學習的心理,這對其健康成長是很不利的。為了讓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,在開學第一天,特地找了些學生進校的畫面,通過觀看入學的錄像,展示了他們的真實生活,有的`學生高高興興的去上學,反映了上學的喜悅心情。有的學生緊緊拉著媽媽的手,說明他們在陌生的環境中有一些緊張。通過觀看錄像,既能使學生長生親近感,又能幫助學生解決對新環境的陌生感等問題。
在參觀校園這個環節中,為了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,可先讓學生回憶,在進校時,你看到了哪些地方,然后再去集體參觀,在認識學校設施、設備時,有意識加強愛護公物教育和文明禮貌教育,與此同時,還可讓學生找出不可隨便出入,不可攀爬及有危險的地方,適時進行學校生活中的安全教育,同時還結合活動室了接學生的個人愛好與特長。
通過游戲、回憶、聆聽錄音等比較小學與幼兒園生活的不同之處,讓學生從感情上認識到自己長大了,要以一個小學生的標準衡量自己,要求自己,在老師父母的教育培養下,努力學習,健康成長。
小語一上《我是小學生》教學反思 4
教學第一單元《我是小學生啦》時讓學生在觀察、猜測、探究、討論、交流等過程中,獲得所應掌握的知識,使品德課堂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、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。根據一年級的《品德與生活》教材非常貼近生活,有著很強的生活性、活動性、開放性,還特別注重兒童的主體性的特點。
一、健康、安全地生活。
通過教材第一單元“我是小學生啦”讓學生較快熟悉新環境,適應小學生活,情緒愉快安定,遵守交通規則和有關安全的規章制度。以各種學生喜歡的活動和游戲來激發他們對學校生活的愉快、積極體驗,讓他們逐步熟悉、了解學校,認識和熟悉新朋友,進而意識到并能按照一個小學生的標準來要求自己。通過學習,學生都能體驗學校生活的樂趣,順利地完成了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。
二、 愉快、積極地生活。
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和班的實際情況,教育學生在學習上和生活中和同學多合作,讓他們體驗到集體生活的樂趣,有作為小學生的自豪感和上進心,樂于與老師、同學交往,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。
三、 負責任、有愛心地生活。
在教學中讓學生意識到作為一個小學生應遵守的行為規則,主動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,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`任務和自己的學習任務,團結友愛,愛親尊長。通過學習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跡,讓學生從小學會為人民服務的概念,從而從情感上真正去熱愛國家,做一個關心他人、能為人民服務的好學生。
四、 動腦筋、有創意地生活。
在教學中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認識哪些應該做,哪些不應該做,課文生動有趣,而且沒有固定的內容,所以在課堂上,我通常讓學生自己說,讓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,通過學習,他們都對新環境有探索的愿望,能想辦法進行自己的游戲和活動。
五、書本和生活相結合
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,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,懂得何謂善、惡、美、丑,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,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、生理素質。在課堂上,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,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,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后果,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。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、文明禮貌、尊老愛幼、遵紀守法、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,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、生理素質。
小語一上《我是小學生》教學反思 5
在教授《我是小學生》這一課時,我深刻體會到情感共鳴對于低年級學生的重要性。通過分享自己作為小學生的經歷、展示高年級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視頻,以及組織“我的小學生夢想”主題討論,我發現學生們不僅快速融入了“小學生”這一新身份,還激發了他們對學習的熱情和對未來的.美好憧憬。
這次教學讓我意識到,通過情感上的連接,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新角色,為后續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。
小語一上《我是小學生》教學反思 6
為了讓學生們真正理解作為小學生應具備的行為規范和學習習慣,我設計了一系列互動活動,如“小小書包整理比賽”、“課堂禮儀小劇場”等。這些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,既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,也有效促進了良好習慣的形成。從反饋來看,學生對于如何準備學習用品、如何舉手發言等基本規則有了更直觀的理解和記憶。
我認識到,通過體驗式學習,能讓抽象的規則變得具體可操作,有助于學生內化這些習慣,為他們的`學習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。
小語一上《我是小學生》教學反思 7
《我是小學生》這節課的成功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之內,與家長的合作也是關鍵一環。課后,我通過家長會和微信群分享了課堂內容,提供了家庭中可以實施的配套活動建議,如設立固定的家庭作業時間、鼓勵孩子自我管理等。家長們積極響應,不少家長反饋孩子在家中的表現有了顯著變化,更加自覺地遵循學校的學習和生活習慣。這讓我深刻認識到,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,家校間的密切配合能夠極大地增強教育的影響力,幫助學生更快地適應并享受小學生的生活。
總之,《我是小學生》這一課的'教學實踐,不僅是對學生新角色的引導,更是對教師教學方法和策略的一次檢驗。通過情感共鳴、互動體驗和家校合作,我們共同為孩子們的小學生活開啟了一個積極向上、充滿希望的篇章。
小語一上《我是小學生》教學反思 8
在教授小學一年級學生《我是小學生》這一課時,我深刻體會到這不僅是知識的傳授,更是學生身份轉換與情感認同的重要過程。本節課通過圖文并茂的教材、生動的課堂活動以及師生互動,旨在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已經成為一名小學生,激發他們對新階段的期待與自豪感。
亮點回顧:
情境創設:課初,我利用“時光機”的想象游戲,讓學生“穿越”到入學第一天,感受那份新奇與激動,有效拉近了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距離。
角色扮演:組織學生進行“我是小小小學生”的角色扮演活動,模擬上課、下課、課間活動等場景,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小學生的日常,增強了身份認同感。
情感共鳴:通過分享自己或身邊人成為小學生的'故事,引導學生表達內心的感受,營造了溫馨、積極的課堂氛圍。
反思與改進:
個性化關注不足:在集體活動中,部分內向學生的參與度不高,未來應設計更多小組合作或個別展示的環節,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得到關注與鼓勵。
時間管理:角色扮演環節雖然效果顯著,但耗時較長,影響了后續內容的深入講解。需進一步優化活動設計,確保各環節時間分配合理。
家校合作:可以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,共同引導學生在家中也保持良好的小學生習慣,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。
小語一上《我是小學生》教學反思 9
《我是小學生》一課,其核心在于幫助學生建立對小學生身份的認同,并初步培養起作為小學生的責任感。在教學過程中,我注重通過具體行動來引導學生體驗、理解和內化這些概念。
成功之處:
任務導向學習:布置了“整理書包小能手”的任務,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如何管理自己的學習用品,培養了自理能力和責任感。
正面激勵:對于學生的每一次努力和進步,都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,有效提升了學生的'自信心和學習動力。
價值引導:通過講述優秀小學生的故事,引導學生認識到作為小學生應有的學習態度和行為規范,樹立正確的價值觀。
改進方向:
深化理解:部分學生雖然能按照要求完成任務,但對“為什么要這樣做”的理解還不夠深入。未來可以增加討論環節,引導學生深入思考,形成內在動力。
多元評價:除了教師的評價外,可以引入同伴評價和自我評價,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自己,促進自我成長。
持續跟進:好習慣的養成非一日之功,需要持續關注和跟進�?山ⅰ俺砷L記錄冊”,記錄學生的點滴進步,激勵學生不斷進步。
小語一上《我是小學生》教學反思 10
《我是小學生》不僅是一個階段的開始,更是學生夢想啟航的地方。在教學過程中,我嘗試將夢想教育融入其中,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探索欲。
教學亮點:
夢想分享會:鼓勵學生大膽分享自己的夢想,并討論實現夢想需要付出哪些努力,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。
未來規劃圖:引導學生繪制自己的'“未來規劃圖”,將夢想具體化、可視化,增強了目標感。
榜樣引領:介紹歷史上或身邊的優秀小學生榜樣,讓學生感受到榜樣的力量,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。
反思提升:
深度挖掘:在夢想分享環節,應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夢想背后的意義和價值,幫助他們形成更加清晰、具體的夢想藍圖。
資源整合:充分利用學校、社區等資源,為學生提供更多實現夢想的平臺和機會,如參觀科技館、參加興趣小組等。
情感聯結: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,建立信任關系,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支持與鼓勵,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。
【小語一上《我是小學生》教學反思】相關文章:
別說我小教學反思02-20
《我的小綿羊》音樂教學反思03-12
我是草原小騎手教學反思04-03
《我是草原小牧民》教學反思07-15
初一上冊地理教學反思04-09
一上用數學教學反思04-07
我是小音樂家教學反思02-19
《我是小音樂家》教學反思06-10
《我是小音樂家》教學反思03-22